11月19日,由厦门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福建省化学会、闽西南高校仪器开放共享联盟携手中国科学院磁共振技术联盟和武汉中科牛津波谱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牛津”)联合举办“智汇未来·国产仪器校园行-2024年核磁技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圆满举行。来自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众单位从事核磁相关工作的科技工作者代表60余人参加会议。

参会成员合影留念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陈嘉嘉教授与中科牛津总经理宋侃博士分别作会议致辞。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陈嘉嘉教授(左)、中科牛津总经理宋侃博士(右)
厦门大学林东海教授为到场师生分享题为“基于NMR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及其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的报告。

厦门大学林东海教授
清华大学杨海军教授以清华大学分析中心的两台中科牛津核磁共振波谱仪为例,结合实验室在国产仪器方面的历史和自主研发经验,通过实例对国产仪器重点关注问题娓娓道来。实践证明,国产核磁能用,只要我们敢用,不断提出问题进行升级迭代,会越来越好用。

清华大学杨海军教授
厦门大学欧阳捷老师就中科牛津400 MHz核磁共振波谱仪的使用情况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仪器使用上的问题和合理化建议。

厦门大学欧阳捷老师
中科牛津研发总监刘造博士、应用部主任罗欢博士奉上精彩的主题报告,为大家带来中科牛津核磁在软硬件功能、专业应用方面的全新动态。


中科牛津研发总监刘造博士(左)、中科牛津应用部主任罗欢博士(右)
会议下午,与会人员参观了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分析测试中心所使用的中科牛津核磁共振波谱仪,工程师陈照实操演示并详细展示了谱仪控制和工作流程。专家学者热议探讨中科牛津仪器技术,并指出高端科研仪器国产化值得期待。

中科牛津工程师陈照实操演示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