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中科牛津波谱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中科牛津”)与全球权威药典机构——美国药典委员会(United States Pharmacopeia, USP)合作开展的两项定量核磁共振(qNMR)研究项目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已在国际学术期刊《Magnetic Resonance in Chemistry》以SCI论文形式正式发表。两项研究成果系统验证了中科牛津自主研发的400 MHz核磁共振波谱仪在药物定量分析中的可行性、可靠性与通用性,为推动qNMR技术在制药行业的标准化和应用推广提供了重要支撑。
美国药典作为全球药品、原料药、辅料及医疗器械质量标准的权威依据,一直致力于推动检测方法的创新与优化。本次合作旨在通过建立更高效、稳健且易于推广的定量核磁共振方法,提升药物质量控制的精确性与可及性。
第一阶段
建立通用型qNMR内标法平台方法
在第一项研究中,团队针对qNMR技术长期以来受限于操作专业性强、方法开发复杂等问题,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多产品矩阵的“平台方法”。该方法通过统一的核心参数设置,显著降低了qNMR的使用门槛,使非专业人员也能快速获得可靠结果。
研究团队系统评估了信噪比、数据处理方式、积分方法、弛豫延迟、T1弛豫时间及样品称量等关键参数对定量结果的影响,并在来自8个实验室的12台核磁共振波谱仪上进行了多中心验证。值得注意的是,中科牛津全程使用自主研制的400MHz整机系统参与测试,其性能表现与国际同类设备相当,在准确性、重复性和系统适应性方面均达到平台方法的要求。
该研究呼吁全球qNMR社区共同验证这一平台方法,以进一步扩展其应用范围和可靠性。
论文全文可通过以下链接获取:
https://doi.org/10.1002/mrc.5532

第二阶段
qNMR在实际药物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在第二项研究中,团队成功开发了一种基于定量氢谱(¹H NMR)测定乙基纤维素中乙氧基含量(EO%)的方法。该方法采用CDCl₃/TFA-d溶剂体系,无需内标或外标物,通过直接积分甲基与亚甲基/次甲基质子信号,结合质量分数计算,实现了对EO%的高精度测定。
在多实验室联合验证中,qNMR测定结果与药典GC-FID方法的标准证书(COA)值偏差小于3%,且表现出更优的操作安全性和稳定性。中科牛津400 MHz核磁共振系统在该实际应用场景中再次展现出卓越性能,验证了其从方法开发到常规检测的全流程适用性。
该方法为解决现行药典方法中衍生产物不稳定、内标挥发等问题提供了更简洁、环保且可靠的替代方案。
论文已正式发表,全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mrc.70033

结 论
中科牛津核磁共振系统胜任多种定量场景
两项研究的成功不仅体现了中科牛津与美国药典委员会合作的深度与成效,也凸显了中科牛津400 MHz核磁共振整机系统在复杂药物分析任务中的实用性与可靠性。该系统具备从科研方法开发到药品质量日常控制的完整能力,能够满足多种定量分析需求,为制药企业、检验机构和科研单位提供了高性能、本地化的核磁共振解决方案。
未来,中科牛津将继续与USP等国际组织保持密切合作,持续推动核磁共振技术在全球药物质量标准中的创新与应用。